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4章 作者感悟篇《这是一篇故事之外的小感悟哟》

第114章 作者感悟篇《这是一篇故事之外的小感悟哟》

先来总结一下这个的概括吧。

《次元拳神》之前的铺垫已然结束,真正的精彩在后面,故事正是进入游戏类的设计环节。为此本作者“鬼与者”就从新将游戏拾起来预备灵感。

想一想这个游戏呀真的是在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滴,不免的我就回忆到小时候玩的游戏。

本人呢是89年生人,80后的末班车。这个年头出生的人比较尴尬,因为80初期的都已经长大了,最大的,能大这个年头出生的人9岁。可说很多80初较大的那种人就能欺负你,而90以后初期的或者末期的也更看不起这个年头的人。毕竟人家自诩90后新时代新列车自然不会搭理80后这艘过时的列车,何况是末班车。

但是有一点还是不错的就是,我们这个年头出生的人,朝前看能玩90后的新事物,往后瞧也能玩到80后初期的到最后的一切回忆。嘻嘻。

很多人记得当年那个街头游戏厅吧,在那个时候可真的是所有人的回忆呢。那时候游戏厅里的游戏机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最大的精神娱乐产物,不光体现在精神还体现在身体力行。

多少个孩子为了去游戏厅玩一小时而早起提前上学,多玩一小时后在正常上课。又有多少个孩子为了打游戏机逃课攒钱也要勤于练习。

这些并不是一种负能量,而是满满的正能量,只不过那个时代的环境阻止我们那个时代人去游戏,因为你必须要学习。但是学啥都不如学玩游戏快这一点所有人必须要承认。

当时还没有网络更没有网吧,通讯方面,土豪用大哥***丝用哔哔机,穷人就靠吼叫的时代中,游戏就更是一种所有人内心需要的事物。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所有小孩的游戏无非就是扇纸画(我们那里叫比亚机,连起来年念试一试读音吧),这个是啥玩意,就是90后后来玩的摔卡的纸质版本。只不过摔卡是两个人用一种硬塑料做成的卡片放到地上,然后互相用卡片来回的砸,哪一个人的卡片朝上,被对方的卡片砸翻过来就会赢。没错,与其说是摔卡不如说是砸卡,哈哈。

只不过前者的扇纸画是,一人出一张大小形状都不同的纸画牌,只要上面画着动画小人就行,然后就互相拍,只要都把两个牌拍翻面了就赢,赢的一方就可以拿走这个纸画。可以两人对战也可三人以上多人对战,玩的人越多越感觉好玩。

另一个相同的游戏方式就是弹流流了,通俗的讲叫玩弹珠。弹玻璃球应该都懂,都玩过吧。传统玩法就是,地下扣个小坑在画个圆圈,然后所有人持有的玻璃球可以大可以小,大小不同弹击的次数也不同,在被弹击次数都成功以后就可以赢得对方的玻璃球了。当然,弹击之前的条件就是要先将自己的玻璃球先弹进圆圈中心的那个小坑里,相当于现在话来讲就是一个前提吧。进坑了以后才能去打击对方的玻璃球。当然,能否碰击到其他人的玻璃球就看自己的弹指功夫到不到家了。一般大多都是用大拇指去弹,这样用力稳还准。我估计金庸老先生里的弹指神通就是借鉴的这个游戏吧。

说实话,这些类别游戏方式倒有点像赌博的性质,属于赌博的一个启蒙培训。不同的是,小孩子的这种赌博方式是赢对方的拥有的纸画而不是大人世界的金钱。

于是乎呢,游戏厅就出现了。记得网络刚在仲国这里开始的时候是97年,游戏厅啥时候冒出来的我还真不知道,但是我记得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就是一个屏幕上人在控制摇杆在啪啪地按键位控制里面的小人进行闯关与对打。

记得那时候呀,反正我家里的游戏厅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若是有后台的游戏厅老板可能还弄几个老虎机赌博机啥的,可以让土豪们去没事玩玩梭哈啥滴。当然啦,这是有较硬后台的人的套路。而那种没后台的普通游戏厅老板,那主要的财神就是小、初、高这三个阶段的孩子们了。

那家伙,尤其是小学生,以最强的游戏天赋与学习能力成长在游戏厅的大环境里,在那个没有什么百度搜一搜没有手机查询资料的时代里,关键兜里还没有钱。都是偷着跑到那里的兜里哪有钱呀……基本都是靠站出来滴。

那一个个站得都笔管条直滴,比军训什么的都要积极与持久。没钱买游戏币想玩怎么办,就只能靠施舍了,看哪个大人看你小伙顺眼就给你一个两个币让你爽爽。

这技术就是这么练出来滴呀,哎哟我靠,想想都有意思呀,当时最期待的就是一个游戏币塞到游戏机,去倾听硬币咣当掉到机器里的触碰声,这就意味这台游戏机可以玩起来了。那种兴奋感,哎哟。那时候1元钱4个游戏币。我靠,96年的一元钱对于小学生那是钱呀,哪像现在的小学生兜揣个100的红票都不当回事。你妹的,那时候的1元也是红色滴票子好不。4个游戏币都你妹买不起呀。

所以面对别人施舍的一个币那必须认认真真玩呀,一币通关那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啦。一句话,能玩多久也取决于你的技术控制了。在玩之前,必须先看看别人怎么玩滴,努力学习高手的操作,那认真劲,哈哈,比看啥书都努力。看会了还不行还需要认真听讲,那时候这方面的高级操作都是口口相传的形式得知的,才能达到:看、听、做三项全齐你才能是优秀的选手。

当然啦,像小学生在游戏厅混迹,一旦你打败了高年级的学生们,你的下场大多数都是被骂,这都是轻的,被打都很有可能。毕竟那种环境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有。怎么学着保护自己也是一种社会学问的启蒙阶段。

那时候的街头游戏机无非就是闯关类和对打类。

当然啦,若是会玩游戏机还不行,还要从中学习实战技巧和同龄同级别的孩子对抗就更是学以致用了。那些个绝招大多数用在小孩打架的范围内还是比较实用滴,比如街头霸王里的红人白人的“升龙拳”啦,拳皇里的草薙京的“慌咬”啦。这些都挺实用滴,当然,实用范围也就是:小学,中学那里了。再高级点的高中打架可能就用不上了。因为本人就是靠街机游戏里的绝招,在小学时期的打斗中拔得头筹。然后呢,在随后的初中那一年半的时段里,打架风格就朝着“恐龙快打”的方式开嗑了。

哦,你问这是啥套路呢,恐龙快打的套路就是:能捡炮打怪就不捡抢打,能捡抢打怪就不捡刀打,反正就是地上有家伙事就捡起来嗑就行了。嘻嘻,可以说本作者在小学初中的实战能力也算上成。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可以就是在,左手摇杆一个慢动作,右手按键快动作重播。左手那个摇呀,右手那个拍呀,噼里啪啦滴太你妹热闹了。从对于游戏键位摇杆的操控手法就能看出对方是否是高手。

首先,高手们的操控都是很平稳滴,一摇一按之间表情都很淡定,他们都是轻轻的控制摇杆,温柔的按动按键这才是高手风范。像那些啪啪啪的使劲乱拍的那都是不会玩滴。搞不好都会被游戏厅老板撵出去。

胜利通关的欢呼声,战士对手的成就感,甚至打出奥义的吼叫声满满的热血呀。

游戏机里呢,甚至还能学会一门外语,有谁还记得那些经典游戏机里的人物配音呢。可否还能回忆到不光是享受着游戏视觉的快感还有听觉的震撼感呢。

街霸里的那些配音呢,红人与白人(后来才知道红人名字叫肯,白人名字叫隆)他们吼出:“阿度跟、凹优跟、加加不溜跟。美国大兵(他叫啥一直不知道)他喊出滴:阿蕾丝故。还有一个大胖子我们叫他优慧:不断的打出嗖嗖的摆拳喊出的:慧慧慧慧……,还有一个游戏里的女角色我们那时候都管她叫中国妞,她打斗的时候会出快腿攻击然后就是:呀呀呀呀,滴打滴。另外一个就是独眼龙他的声音了:来跟,来跟红它杀。

他们说的啥我是一直不知道哈哈。

还有就是闯关类的恐龙快打简称黄帽,里面的配音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白衣人的:哇。红衣女的:蹦哒。黄帽子的:不药喂。本人还是更喜欢红衣肌肉男的:忽衣呀。

当然,最难忘的还是拳皇系列里的人物配音,每个人都具备了独特的个性在里面。

草薙京的:殴林哒特瑞、喔呀。红丸的:阿诺跟。八神奄的:母嗖。雅典娜的:白丝波。特瑞的:熬豪琳达。等等……真的太多太多了就不一一说明了。

还有那些个帅气的pose:我们也很多时候都会模仿一下,比如拳皇中:特瑞潇洒的撇帽子,八神奄风骚的举手,草薙京吹手指,大门五郎孔武有力的拍手,以及街头霸王里:白人双手插肋,红人胜利V字耶的手指,优慧的摇头晃脑,美国大兵的梳头发,最二币的就是长臂猴的拍手,还有来跟猥琐的大笑。

这些都是能想的起来的游戏回忆呀。

在就是武器类格斗的,什么月华剑士,侍魂。这些个打起来能让人血迈喷张的对打游戏。

一直到后来呢,游戏厅就逐渐的被时代所淘汰了,我们也只能是在现在的电脑模拟器来玩曾经的这些游戏了,不过已经没有那时候的感觉了。毕竟那些都已经太陈旧了呵呵,如今他们都已经被什么,英雄联盟,王者荣耀,DNF,穿越火线等等高级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给取代了。

而这本虽然源于游戏类别的设置,不过灵感则是多方面的多元化滴,在往后的情节中来自游戏的灵感则都体现在人物的技能设置上。

本作者是写作的新手,贼新贼新的小白哟,若是有大神看到,就多多给予小弟指导哟。

而《次元拳神》这本能写到110多章,哇,我都不相信我能写出这么多的文章来。我会继续努力的让自己越来越好,让这篇文章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