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海鲜大王第30节(1 / 2)





  现金能有多少?尤其年前各个渔船都玩命似的捞鱼卖钱,打算过个肥年,直接导致冷冻船那边钱没了。

  没了现金,批条子人家也不干,急等着钱过年呢,谁要你的条子?闹了半天,两边也没谈妥,船老大索性将船开了回来。

  要说也得亏是腊月里,活鱼变成死鱼倒是不怕,只要别馊还是能卖钱的,当然肯定不是一个价钱了,可起码还是能卖出去的。

  两艘船的船老大和船员们都不甘心,眼见大队长回来了,赶紧将他团团围住,希望他能帮着想个辙儿。

  韩远征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后,皱着眉头问道:“没钱了?咱们东海渔业队是第一个实行个人承包制的,公社里,其他渔业队都是年后才实施。我听说,峡口渔业队好像有几艘小船和中型船只也开始了,但大船肯定没有。你说他们没现金了,那现金去哪儿了?”

  像这种情况,韩远征先前确实有想到,但他没想到的是,居然那么快就发生了。

  在他看来,等年后所有的渔业队都开始实行个人承包制,各艘大船全部被人承包了,以及来年开春以后,上头肯定还会多调拨些大船过来的。

  到了那时候,才是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了。

  就现在,统共也就东海渔业队的三艘大船,谁跟他们抢啊?

  “周大军呢?周大军他在不在?”韩远征想起前几日,周大军所带领的渔船回来时,压根就没提起这个事儿。当然,那也是因为周大军他们的渔船在返程时,恰好看到了别的渔业队的船只倾覆,忙着救人的话,忘了说也是有可能的。

  很快,周大军就过来了:“我们那艘船是第一艘个人承包的,我还跟主事的说了,还有两艘,应该就这两天了。”

  “然后呢?对方怎么说?”

  “就说知道了,还能说什么?他们又不会跟咱们套交情的。”

  冷冻船是吃国家饭的,比渔业队靠谱太多了,只怕过个十年都不一定会面临解散。所以,他们端的是公事公办,也不接受底下船老大的套近乎,反正见面说的就是鱼的种类和数量,旁的攀交情的话,一概不说。

  如此这般,韩远征见周大军这边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先让其他人帮着将鱼卸下来。

  要知道,无论是打算冻鱼还是做别的,都得放置在露天空地上,要是再闷在鱼舱里,就算是寒冬腊月,多闷半天也该变味儿了。

  当下,这些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了,两艘船的船老大知道单凭自己这些人肯定忙不过来,忙高声唤其他队员帮忙,又允许到时候按帮忙的人头分鱼,一时间倒是有不少人过来帮忙。

  韩远征也过去帮忙了,他吩咐韩远洋将自己船上的东西分一分,帮刘秀红拿回家去,完事后也不用回码头了,径直回家帮妈干活去。

  亲哥的话还是要听的,谁叫这位不单是亲哥,还是个时不时抽风的哥呢?韩远洋认命的帮着分鱼,还将中午没用的大半块豆腐都给了刘秀红。

  “反正我拿回家也是被我妈祸霍了,你拿回去给俩孩子煮汤喝。”

  第048章

  有了韩远洋的慷慨解囊, 当天晚上刘秀红就给俩孩子做了道鱼头豆腐汤。

  豪豪倒还好,他牙口好得很, 且从来不挑食, 吃啥都是香喷喷的。杰杰因为年岁还小的缘故,很多菜都不能吃,因此独爱软糯的豆腐, 以及被鲜滑汤汁浸透了的白米饭饭。

  在解决了晚饭后,刘秀红简单的归整了一下东西,因为傍晚那会儿,得闲的人们都在帮两艘渔船卸货、晾晒,她婆婆也在其中, 所以早先从集市那头买来的东西还没来得及给婆婆。好在,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 过两天有空了再给也是一样的。

  冬天日头短, 等吃饱喝足又收拾了一番后, 刘秀红就带着俩孩子入睡了, 横竖接下来也不出海了, 有的是时间准备年货。

  别看小渔村这边物资匮乏, 没办法像城里人那样, 一趟趟的往家里搬年货。可再怎么样这都是过大年,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起来。

  海产品自是不用说了,刘秀红还得将腊肠灌好,至于能否赶在年三十前晒干,那就得看运气了。除此之外, 她还要和面剁馅儿包饺子,再多准备一些鱼丸肉丸等等。

  这期间,她还去了一趟那俩倒霉船老大的家,用极便宜的价格买了不少鱼。这倒不是有钱没地儿花了,而是近海的鱼群跟远海那边是截然不同的,以前许国强还没出事时,她家多半吃的是远海鱼类,杰杰还好,她和豪豪更习惯于那口味。这要是搁在平常,没机会也就算了,可这不是正好碰上了,又是年关里,多买些倒也合适。

  也不单是刘秀红,队上其他人家也陆续买了不少,包括许婆子,至于农业队那边来的人更多,谁让机会难得呢?

  甚至于在消息传出去后,附近的生产队也过来了,毕竟其他地方就算有个人承包了船只,肯定来不及往远海去。大过年的,谁不想往家里的饭桌上多添两个菜呢?反正又不贵。

  嗯,最后那个才是重点。

  也是因为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就有人没憋住,悄悄的泄露了一个消息。

  原来,正常来说国家的冷冻船是带足了钱的。当然不可能估算的那么准确,可也是根据以往的交易量,大致的算出了这次需要的现金数量。假如这次几艘船都是大丰收,那兴许会遇到钱不凑手的情况,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收获也就平平。那就十分的耐人寻味了。

  泄露消息的人其实说的也不是很确切,只道某个渔业队的队员家里突然阔绰了不少,可能是顶了别家的船的,偷偷的将鱼卖了直接换钱。

  试想想,要是换了条子,肯定是算在整个渔业队头上的,假如卖了大半的鱼换成了现金,回来后只需借口收获不多就成了,这种事情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至于信不信,横竖只要整艘船的口供一致,你就算再怎么怀疑,也没得证据。

  秘密这种事情,只要一旦漏了个口子,就注定是捂不住了。

  刘秀红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这事儿,还是后来她将买的东西送去给婆婆后,才听婆婆提了一嘴。

  许婆子挺忿忿不平的,哪怕事不关己,她也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分了,这不就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吗?刘秀红却因此听出了别的意思来,忍不住问道:“照这么说,等年后开春了,岂不是谁先到谁先得?那以后……”

  “啥意思?你是说,去晚了啥都没有?”许婆子低头琢磨了一会儿,慢慢的品出了这事儿背后的事儿,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能这样?眼下是冬天,没卖掉也能拉回来冻上慢慢卖,这要是搁在夏天没卖掉,不就白干了?”

  “只怕还不单是白干。”

  刘秀红仔细的想了想,船只是需要定期维护的,还有船上的各类机械设备等等,不是说不发生碰撞就没事的,是必须隔段时间检修机器,该上油的上油,该替换零件的赶紧替换。这些都是需要钱的,以前是在渔业队里,普通的日常检修不收钱,只有大修才会算,以后肯定不是这样了。

  渔网也是如此,像他们在近海还好,这边的鱼因为长期被捕捞,普遍长不大。就算碰到鱼群死命挣扎,多半也就挣破一个小口子。可那些去远海的就不同了,经常出一趟海,渔网就破得不成样子了,就算能够修补,也需要尼龙绳,要是无法修补了,整个儿替换下来,花费只会更多。

  以前,公社那边每个月都会来送尼龙绳,补网织网也是由队上的妇女来做的,全部按照工分算,并不需要花一分钱。可以后,都是各管各的了,这些只怕全都要计算入成本里头。

  乍一看,好像都是小费用,可一笔笔加在一起其实是很多的。更别提还有最大头的柴油费用,以前都是算成本价的,可以后呢?谁还会一分钱不赚的帮你拉到家门口给你用?

  刘秀红思量清楚了,就将这一笔笔费用算给了许婆子听,成功的让本来就受惊不轻的许婆子愈发惊恐万状了。

  “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万一要是去的晚了,没把鱼卖给国家的冷冻船,那不就只能将鱼拉回来卖给咱们队上的人?冬天还好,夏天呢?”

  “我觉得,就算是冬天也难说。”刘秀红并不赞同这个话,“这次其实卖的就是低价,真要是按这个价格卖,也没多少利润的,怕是连柴油钱都赚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