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东宫有福第106节(1 / 2)





  “你看,没有。”

  福儿眯起大圆眼,很是怀疑。

  不过她也没继续揪着不放就是。

  她倒在哪儿,懒懒问道:“明儿放榜,你去看吗?”

  “就不去了,那么多人。爷说得对,中就中了,没中就没中,皇榜就在那儿,也不会跑,真若是中了,自会有报喜的上门。”

  福儿凑到近处,斜睨他:“你不会是胆怯吧?”

  “怎会。”不过是看得没那么重了。

  从被流放伊始,他一直茫然,因不知而茫然,做什么都是随波逐流,后来选择科举,不过是想试试想看看。

  目的不是根本,过程才是,所以结果如何也并不那么重要了。

  大抵真是越不去想越来什么,第二天喜报临门了。

  会元。

  .

  建京的举子再度聚首。

  比起之前那次,这次建京多中了两个人。

  一个就是卫傅了,还有一个是平时不怎起眼的一个廖姓举子,连他自己都不敢信自己竟然中了,据说当时还闹出笑话不提。

  郑宏志依旧中了,这次的名次竟比上次还高几名。

  数千人的应试,最后只中了三百个。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闻名天下知,中与没中的,都在把酒言欢(愁)。

  不过新任贡士们还多了两件事,忙着拜谒座师和与同科交际。

  会试和乡试不一样,只要过了会试这一关,殿试顶多只影响排名,其他并不影响,以后要做官了,做官就需要人脉和路子。

  也因此甭管平时多孤傲的士子,此时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和傲气,该上门的上门,该拜谒的拜谒。

  当然也不忘和同科交际。

  一科三百进士,这些人以后或是入了翰林,或是入六部,或是外放到地方上,遍布朝野内外,很多时候人脉势力就是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郑宏志和廖柏出去交际时,自然要把卫傅拉上。

  卫傅也就跟去。

  只是二人并没发现,每次去拜谒座师房师时,那些座师房师看卫傅的表情都十分怪异。

  熙熙攘攘,拥拥嚷嚷,有些落第的人转天就回乡去了,有些人还想等在看殿试的热闹,转眼间就到了殿试的日子。

  第85章

  晨光初照,三百贡士齐聚皇宫门前。

  这些新进的贡士们,穿着崭新冠服,一水的蓝色大袖圆领衫,衬以白纱中单,头戴黑色折巾,脚蹬皂靴。

  他们静静地等候着。

  不多时,来了两位礼部官员,与他们讲了殿试的一些规矩,以及入皇宫要注意的事项。

  之后,三百贡士以会试排名列队,鱼贯往宫门走去。

  出了幽深的宫门洞,入目之间是广阔无垠的广场和五座金水桥,远处是巍峨耸立的宫殿,诉尽了皇家威严。

  旁人都是第一次来,自然不免好奇,哪怕一旁肃立有甲胄分明的禁军侍卫,也少不了有人好奇转头张望。

  卫傅却是重回故地,只是换了一种身份。

  殿试在保和殿进行,早已有许多官员在殿门外列队站立。

  他们虽不监考,但这是殿试时一贯的规矩,代表着朝廷对新科贡士们的重视。

  一众新晋贡士哪里见过这般情形,不禁屏息静半垂着头,一路目不斜视地入了殿中。

  进了殿中,抬目望去,只觉得大殿肃穆庄严,让人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畏感。

  首位的龙椅是空着的,有几名身穿朱红色官袍的官员伫立在下方,显然是负责这次殿试的官员。

  有人上来领着一众贡士各自就座,卫傅因为是头名,位置就处在第一排的正中央,正对着龙椅的位置。

  礼部尚书彭越是监考之一。

  他接过由太监送来的殿试考题,当着其他几位官员的面打开弥封,看了看,转身将题写在粘了一张宣纸的题板上。

  殿试只考一道策题,这也就是所谓的金殿射策。

  一众贡士拿到红线直格的考卷纸,借着取出文房四宝的空隙,按下略微有些激动的心绪,正准备写题时,正武帝来了。

  众官员皆是躬身行礼,一众贡士们也匆忙站起来要行礼。

  正武帝却虚按了按手:“不用多礼,今日乃金殿御试,准许破例,尔等专注写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