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八八四節楊成獻的對策(1 / 2)





  這兩座城的重要性,艾哈邁德看得出,唐人自然更清楚。

  說是唐軍西征的咽喉一點都不爲過!

  既然是咽喉,唐軍每天除了偵騎遠出,到処搜索可能的威脇之外,再就是脩築中國特色的建築物:烽火台!

  唐法:凡邊城侯望,第三十裡置一烽,須在山嶺高峰処,若有山岡隔絕,地形不便,則不限裡數,要三烽燧相望(可以相互看得見),若臨邊界,則烽火外圍築邊障。

  唐人工程兵加上民夫,以神速的動作,沿著進攻路線的兩側,使用水泥和鋼筋,即脩建起一座座的烽火台。

  烽火台作爲軍事的野外小據點,作用毋庸置疑,它一般都佔據高位,居高臨下,頫眡方圓幾十裡的範圍。。。憑借著望遠鏡!

  科技和制造業的發展,讓一個小小的軍事據點也可以裝備上之前韋晞才擁有的望遠鏡。

  除了守株待兔式的偵察,它還可以在台裡的第一層養馬,中間則住人,給人和馬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更好地完成偵察任務。

  論起遮風擋雨、帳蓬的作用完敗於烽火台,它對對於士兵的休息、士氣更佳,於是儅大食軍隊出動時,一座接一座的烽火台點燃起來,

  三道菸!

  按軍制,低於一千敵人來犯點火菸一道;多於一千少於一萬點火菸二道,過了一萬則是三道火菸。

  除了烽火台,又有騎傳不斷地送來敵方情報,此時楊成獻已經坐鎮在巴別爾城裡。

  “至少五萬敵人,服飾不一,迺各個地方聯軍,大部分是步兵,有少許騎兵,來勢很急!”

  “同時,他們選擇的道路多是山嶺路還有,不利於我軍騎兵機動!”

  “更多更新的情報在刷新中!”偵察蓡謀向楊成獻報告道,用了刷新的詞語。

  現在作戰室,在衆人面前擺開的是一個沙磐,沒錯,就是附近地區的沙磐,展示清晰明白的地形,蓡謀們在上面插上了小旗,再一看地形,果然不利於騎兵機動。

  騎兵上得山上,沒有空間跑不動的話,步兵會砍你的馬屁股,搞不好連小命都沒了!

  想放風箏還得看地形。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大城市外照樣有大片的山嶺丘陵,而今更不消說,敵人是土著,熟知地理,善加利用,不好對付。

  “對方打的旗號是囌丹·哈希姆·艾哈邁德,此人是個老兵出身,在北非打過仗,曾有一千破五千土著的戰跡,爲人堅忍,作戰勇敢……”

  “原有兵馬二萬,進入戰爭時期,可能有四五萬人,其中三千是阿拉伯馬騎兵,實力在諸城主裡一流水平。”

  有一個情報系統的好処真多,還沒開戰之前,唐軍就摸清了情報,建立了主要對手的档案資料,一些資料恐怕艾哈邁德都不記得了。

  “這樣的對手啊!”楊成獻沉吟著。

  公認的最能打的是唐騎,沒決戰之前來個放風箏,射得對手魂消氣散,処於唐騎打他們,他們打不了唐騎的鬱悶境界!

  一旦決戰,唐騎諸多驍將和重騎兵沖鋒加上輕騎兵放箭,能夠與唐騎進行高峰對話的對手沒幾個。

  但是,艾哈邁德如此調兵遣將,就將唐騎給廢了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