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6章 劝

第166章 劝

王氏无声伤心,莫瑾在她怀里嘤嘤哭泣,外面挑帘子进来的刘氏忍不住心头一酸。

“这么急着收做什么?回都回来了,再住上几天再回去。”包袱里塞得乱七八糟,一看也就是心里负气,刘氏在床沿儿上坐下,把包袱推到一边。

“不住了。住多住少都还是要回去。”即使女儿就在身边,王氏在母亲面前也还是女儿,说气话也带了一点少见的娇气。

“你啊你,看来你父亲说的话,你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刘氏无奈的摇摇头,真是被丈夫算准了,催她过来再给女儿耳提面命一番,可瞧着这样子,丈夫说了那么多,女儿都没听进去多少,她再说能有什么用。

“哼。你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左右在莫家受气的是我们娘儿俩。”不说还好,说到这儿,王氏一口气更是舒展不开了。她回娘家来找靠山,可是娘家不仅没给她出这口气,还一顿教训,若不是想着自己就这么回婆家去没面子,王氏这几日都不想在娘家待了。

刘氏长长叹一口气,自己的女儿,她最是了解不过。所以当初,他们夫妻俩思量再三,把女儿许去了诚毅侯府做媳妇。原想着,诚毅侯府的嫡长子在外面混几年,总要归家的,女儿嫁过去,不用管中匮,女婿没有长才,但是也不是那混不吝的,过个踏实日子还是不错的。

换了旁人家,恐怕都巴不得女儿嫁去了别家就把掌家大权握在手里,可王氏的父亲,老王大人,却总是劝妻子别起这个心思。老王大人说话就不客气的多了,“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咱女儿几斤几两咱们不知道?就她这浮躁性子,手里事情一多,心一大,指不定闹腾什么事儿呢。还是太太平平过日子的好。”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老俩口防来防去,女儿嫁去莫家没两年,还是把中匮抓在手里了。刘氏语重心长的道,“你啊,当时长房没有准信儿回来,你就不该心急的把瑾姐儿栓到信宁侯府这门亲事上去。这后来亲事不成,你也不该动长房那个大姐儿的心思。如今是西瓜没捡着,芝麻也丢了。听你父亲的话,就当这些事都不存在,关起门来好好过你们娘儿俩的日子就是。啊……”

王氏一把扭过头去,“说的倒是容易,可我这心里的气就是平不了。什么西瓜芝麻的,我没捞着就没捞着,凭什么还要给她贴补那么多的嫁妆?若不是婆母动了这心思,家里几个姐儿,谁越得过我们瑾姐儿去?贴补给她的,那还不是公中的银子里出的,凭什么?不公平!我这些年任劳任怨管着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么不说贴补点给我?他们长房人都没了,还非要那个脸面做什么……”

刘氏脸色一沉,也不避讳莫瑾,厉声训斥道,“你是个傻的么?那信宁侯府什么人家?你们府里的姐儿许了过去,寒寒酸酸的进门,你脸上就有光了?真那样,指不定外面人怎么说道你苛待侄女呢!得罪了信宁侯府,有你和女婿的好果子吃?”

刘氏的目光又落在莫瑾身上,“你要是聪明,就多为瑾姐儿着想。那头的事情,你父亲还没个万全的把握,但是若是信宁侯府这一道亲戚在,那头肯定把握更多一些。不管往后瑾姐儿许了哪家,跟长房的大姐儿关系和睦,那才是对瑾姐儿有利的。你这得罪一圈子人,往后瑾姐儿到婆家去了就靠你跟女婿两人的脸面过日子不成?你可别忘了,莫家长房这个姐儿,嫁去可是要做世子夫人的!”

刘氏字字如针刀,扎在王氏心坎儿上。明明这些都是她家瑾姐儿该有的,一个没捞着,反而还要巴结好莫颜,王氏这心里跟刀口上撒盐一样,愤恨难受。

“你好好想想吧。难得几天不用管家里的杂事,你们娘儿俩就多住两天再走。”刘氏想再严词厉语,又觉得不忍。她这女儿天资有限,心眼儿又不大方,说多了也怕逼狠了,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那可得不偿失。

再留她们娘儿俩两天,一来是看着女儿拖着外孙女负气回婆家去,老王大人跟刘氏夫妻俩于心不忍。二来,也是想等等看,若是女婿能来接了她们娘儿俩回去,女儿面子上也能好看点儿。

而这头,谭氏看着来给她请安的莫誉,忍不住也提到来王氏,“回去也有几天了,你得空了去接一趟算了。”

“接什么接,又不是我叫她回去的。”莫誉脸色不豫。平时王氏在家里强势也就算了,关起门来他让这点儿就让着点儿。可这去老丈人家接媳妇儿是那么好接的啊,他用脚趾头想都想得到,王氏回了娘家,不好一通告状哭诉才怪。说他没本事的话,当着面他脸上就臊得慌,这都回娘家嚷嚷去了,用驴拉他他都不想去啊。

谭氏斜睨了一眼这个在她手边长大的儿子,也是无奈的很。早年老大走出家门,她后头这么些年对这亲生的第二个儿子没少花心思,可是老二处处就是不如老大。脾气,性格,资质。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这都是亲生的啊!

而且这后半辈子,就只能是指着这啥啥都让她看不上眼的儿子了。所以王氏进门之后,谭氏一再忍让,就因为心里想着,自己儿子也就那么回事,还能指望儿媳妇多么孝顺贤德?

“你岳丈不说权倾朝野,可也算得是子弟满门。王氏带着瑾姐儿归了家去,你不去接一接,怎么说得过去?”谭氏看莫誉面上并没妥协,又劝道,“你媳妇心里不清楚,可你岳丈不是那糊涂的。颜姐儿瑾姐儿这事儿,本事就是你们不在理,你听我的,去接了她们回来,你岳丈不会计较这些的。”

谭氏也是有女儿嫁去别家过日子的人,最懂娘家的软肋。不管有理没理,谁能看得下女儿在婆家三天两头吵架斗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