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五章蓬莱纷乱(1 / 2)





  大明官途第一百四十五章蓬莱纷乱

  整两天后。船队起航。继续向渤海方向驶去。这时船两路。一路由千户杨帆率二十艘战船和三十艘已经空舱的货船南下长江口。准备参与运送军粮任务。而剩下的船只则由李维正率领。先返回蓬莱港。然后按照朱元的命令。将军货所的三万两银子运到天津卫。作为北御蒙古的军费。至于大内义弘赔偿的三万两银子。则禀报了朱元璋后再说。

  这天上午。船队终于驶进渤海了。李维正兴致勃勃的来到船首。用他刚刚制成的望远镜察海面上的况。这个望远镜是由他军中的能工巧匠用他的的那块极品水晶做成。李维正还记的高中上物理课时做的实验。一块凸透镜做镜。一块凹透镜做目镜。然后他用最小巧的手改造成镜筒。几经调试。便做成了后来的伽利略望眼镜。效果十分好。能清晰的看见海面上十余里外的物体。

  单筒望远镜的制成轰动一时。几所有的军官都争先恐后一睹它的魔力。人人都为之咋舌。所有人都毫无异议的称它为千里眼。那块极品水晶最后一共只做成五副单筒望远镜。一副最大的留给耽罗岛防御高丽。一副交给宝船眺望员专用。另一副准备进献给元璋。而李维正作为指挥官自己使用一副。但他却留了个心眼。将第五副最小巧。效果也是最好的单筒望远悄悄私藏了起来。对众人说夜晚观察时不小心掉进了大海惹来大家一片遗憾之声。维正向大家保证。等采出好的水晶后。一定多做几支。这才平息了众怒。但他也知道。高岩送他的那种极品水晶是很难再世了。即使再找到上好水晶。做出来的望眼镜也不会有眼前这五副的效果。

  “大人让我也看|吧!”

  李维正回头。只见永国站在他的身后。眼中充满了渴盼。李维正将千里眼递给他笑道:“看千里眼就去当眺望员。保准你看个够。”

  赖永国嘿嘿一。他接过千里眼闭起一只眼向海面上望去。海面上似乎看不到什么。他又慢慢望向天空的太阳被李维正一把摁住。“我说过了。不准看太阳。会灼伤你的眼睛。”赖永国吓的忙放下来。又继续观察海面。李维正见他看的上瘾。便笑道:“你慢慢看吧!我先回舱。”

  他刚走两。永|忽然大喊起来:“大人。有船!”

  这时杆上也传来眺望员的大喊:“大人。发方有民船。”

  李维正一怔渤海怎么会有民?他冲到船边。他一把夺过千里眼。向北方海面上望去。他也看见了。果然是一艘民船。他清晰的看见民船上装载有货物。几个人正紧张的向这边探望。船队浩大被他们发现了。

  看他们的装束。分明就是大明李维正不由惊讶之极。他这是第一次在渤海看见大明的私船。在严酷的海禁下。竟然还有人敢出海走私。尽管李维正不想过问。但作为指使。不管就是的失职。

  李维正立刻下脸:“速派人去将他们给我抓来。”

  艘战船向北而去半个时辰后战船拖着艘小货船回来了。几个当事者被押上了宝船跪下!”士兵们将他们推到李维正面前跪下。

  一名士兵禀报道:“大人。货船满了粮食。他们是从高丽走私粮食。”

  李维正打量他们一。一共有五个人。最小的一人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按朱元璋颁布的海禁令。私自出海者。一律斩首。他们都十分惊惶。纷纷跪倒在李维正面前哀求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你们好大的胆子。敢违禁走私。真是不想活了吗?”

  “大人。我们不敢违禁。可是不这样十几万要被饿死了。”一名年纪稍长的渔民哭泣。

  “这是怎么回事?”维正诧异。连忙问道:“给我老老实实交代。一个字不准隐瞒。”

  “大人。从去秋开山东半岛就滴雨未下。今年春天旱情加重。饥荒开始蔓延。蝗灾又起。开始斗米一银。到后来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了。听说青州府那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我们蓬县这边挤进了十几万难民。全靠官府-日粥度日。但后来蓬莱县的粮食也快没了。眼看十几万人要饿死。赵知府无计可施。便命我们出海捕鱼。再去高丽买粮。”

  “等等!”李维正忽然听出了端倪。他望着四人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是赵知府命你们这样做吗?”

  几人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他们皆低下头。不敢再吭声。李维正已经完全明白过来。这必然是赵良成的决定。只是蓬莱水师怎么不管。鲍信和赵良成可是一直关系不和。他们居然能达成一致?让他着实想不通。“带他们下去。命船队加速。尽快返回蓬莱港。”

  两天后。船队终于到了阔别近三个月的蓬莱水城。船队靠港。士兵们纷纷下船回军营休息。一百名耽罗国选派来的少年也下船去休息了。军中也有几个懂高语的士兵。便做他们的翻译。

  李维正下了船。一名等候在岸边的百户上前参见。“属下参见指挥使大人。”

  李维正见副千户鲍信没有前来迎接。便冷冷的问道:“鲍副千户呢?他哪里?”

  “回禀大人。鲍副千户昨天正好去济南府了。好像齐王有召见”

  李维正见左右无外人。立刻压低声音斥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放渔民外出打鱼还放纵走私!”“大人。这是鲍副千户的命令。属下只能听令。”百户迟疑一下。吞吞吐吐道:“其实我们已经两个月没有出海巡逻了。鲍副千户说现在倭寇不会来袭。”

  李维正勃然大怒。两个月没有出海了。军务岂不是全部荒废。他按耐住内心的怒火。命令:“现在立刻派人出海正常逻不准渔民再出海打鱼。”

  “是!”百户跑去安排。李维正又叫住了他。“告诉弟兄们不要伤人。把渔民赶回来就是了。”

  蓬莱水城的巡船开始出海了。李维正命人将姬送到自己府上。他则带着数十名亲兵前往知府衙门问罪。

  李维正在时数月后再回到蓬莱县城。此时的蓬莱县城已经不是他离去时的干净清静。街道上到处都脏乱不堪充满了一种刺鼻的鱼腥味。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难民正扶老携幼前去粥点。一个月前。朝廷又紧急调拨了一批粮到登州府。是远远不够济灾民。只能靠官府秘密派人出海捕鱼。走私粮食。才勉强让十几万灾民存活下来。

  李维正从府衙门前的广场路过。他探头看了看里面的情形。只见三个公人异常忙碌一人收牌验牌。一人舀粥。另一人则将一小段好的鱼放进粥碗里。后面的每一个人都瞪着大锅里剩下的一点点鱼肉。唯恐轮到自己就没了。一名`人忽然看见李维正。他吓的脸色大变。急忙要跑去禀报。李维正却一甩马鞭指住了他令道:“继续粥不准离开。”

  他一催马。手|直向衙门去。

  自从两个多月前决定下海捕赵良成几乎每天都在精竭虑中渡过。刚开始他十分害怕事情暴露。但随着海中捕捞的鱼和走私米拯救了大量的饥民。他的心也随之平静了。就算他因此获罪。他也无怨无悔。

  赵良成此时在衙|内批阅公文。忽然一名衙役慌慌张张跑来禀报知府大人大事不好。指回了正在大堂内等候。”

  “我知道了。慌什么!”赵良成放|笔。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该面对的事情。终于来。

  他整理一下衣冠。慢走到大堂上。只见李维正站在明镜高悬的牌下。背着手。面沉如水。他连忙上施礼道:“下官赵良成。参见指挥使大人。”

  “赵知府。你可知?”李维正没有看他。只冷冷的问道。

  赵良成叹了口气道:“人。这里不是说话之的。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