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8节(1 / 2)





  “这自然是真的,我沅妹子打小就是出息的,别人不能去上大学,她能啊,上的还是军医大学,出来就是女军医,比部队的军官可厉害多了。”

  罗小花原本正在屋里跟林沅说话,见林家门口的村民越聚越多,她干脆跑出来说道,把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哎呀,快快,这大冷天的,都别在外面说了,赶紧的大家伙快都进屋暖和暖和,也沾沾咱家沅沅的喜气。”

  老太太这会儿乐的牙不见眼,一边抓了林沅带回来的糖果分给跑过来凑热闹的小孩子,一边招呼着大家进屋坐坐。

  说的正兴起的小花这才想起来大家还都堵在院门口吹冷风呢,赶紧让开地方让人进来。

  林沅挨个的叫了人,年纪大的分了烟,年纪小的则给了糕点糖果,妇女们则是抓了瓜子磕着,平日里冷清的林家瞬间闹哄哄的。

  听着大家都快把她给夸出花儿来了,林沅脸上的笑差点都没挂住。

  他们这个夸法,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这不是要去上大学,而是要去上天呢,听着实在是尴尬。

  好在夸了一会儿,一群人就围着林沅问起了别的。

  大家都是知道高考已经取消了的,对于林沅忽然就要去上大学了,心里着实好奇的紧。

  林家祖上是出过大官儿的,虽然已经是一两百年前的事了,但一提起祖宗,林家人还是骄傲自豪的很。

  解放后,林家老一辈儿就格外的重视教育,现今的上林村也是培养出过好几个高中生的。

  有早已经毕业了的罗大哥以及林志勇等,也有跟林志斌和罗三哥这些还没等到毕业就被迫中断了学业的,大学生却是从来没有过。

  在村里老一辈人看来,林沅这不是一般的有出息,都夸老太太会教孩子,是个有后福的,把老太太高兴的笑脸就没落下来过。

  自从高考不考了后,好些在县中学念书的学生都停课回了村,这上进的路中断,可是让村里不少供孩子上学的人家郁闷不已。

  林志斌跟罗三去了部队,算是有了出路,可还剩下几个初中高中的学生,因为家里没什么门路,身体素质也不符合当兵条件的,就只能在家里,边下地挣公分,边眼巴巴的等着县城的招工名额。

  这会儿就有几个学生的家长拉着林沅打听,想知道他们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去上大学。

  得知林沅之所以能上大学是军医院的推荐,只有部队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名额,大家伙儿顿时就泄了气。

  林大安跟罗小花在旁边听着倒是高兴,他们家里都是有人在部队的,按照林沅的说法,那林志斌跟罗三哥岂不是也有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虽然林沅说了在部队里要得到这个名额很困难,可林大安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就是以前想通过高考考上大学都十分困难,现在想在部队争取到大学的推荐名额,难些不是很正常的么。

  林沅没打击大安叔的乐观心态,虽然部队里要比外面纯净些,可也不是半点都不讲究人情关系的,后台强的人可是不少。

  林沅能去上大学的消息传开后,不仅村子里不少人心浮动,就连知青点都泛起了涟漪。

  像张国文这些已经在村子里待了好些年的老知青还好些,他们年纪都不小了,一直看不得回城希望的他们基本上就绝了心思,已经在这边落地生根,只有那些新来不久还怀揣着希望的新知青们,还有心情对这事儿议论纷纷。

  “国文大哥,你有没有去找林家打听一下,这推荐上大学的事儿是只在部队里推行,还是以后咱们都有机会?”

  四只眼的男知青刘亚满怀期待的看向张国文,凑在炉子边烤火烤地瓜的其他人也都纷纷扭头看了过来。

  张国文是上林村的女婿,又是村小学的校长,消息还算灵通,也不像这些知青似的总跟村里人隔了一层,因此不少事儿村里人都没瞒着他。

  这会儿见有人问起,张国文就点了点头,“问了的,我媳妇她那堂妹说是今年先在部队试行,不是明年就是后年,就会在全国推行,到时候不管是城镇的工厂还是乡下的农村,都会分配到一定的名额。”

  张国文的话音刚落,原本还围在炉子边的知青们顿时就欢呼起来,仿佛看到了希望似的。

  然而还不等他们高兴多久,从屋子推门出来的陈玥如就看着这些人冷笑:“瞎乐呵啥,就连那么大的军医院一年都才只有五个推荐名额,到了上林村这样的小村子里能有一个名额就不错了,一年就一个名额,这村子里可是还有不少高中生在等着呢,人家学历也不比咱们这些城里来的差,又是他们的自己人,没道理把名额给咱们这些知青,而不给他们自己人,你们高兴的未免太早了。”

  陈玥如的话顿时就跟一盆冷水似的,把方才还满怀期待的知青们浇了个透心凉。

  张国文皱着眉看向陈玥如,对她总给大家泼冷水,找不自在很是不满。

  当初林大安为了上林村的名声,把陈玥如未婚先孕又流产的事儿按了下来,没让事情闹大,陈玥如虽然避开了搞破鞋被批*斗的命运,却失去了在村小学教书的工作。

  而且因为她名声彻底坏了,虽然她还住在知青点,可知青点的其他知青都避她如蛇蝎,就连女知青都怕被她连累了名声,不愿意跟她住一间屋子里。

  丢了轻松的工作,坏了名声,又没弄得回城名额的陈玥如性子就越发古怪起来。

  她不敢在村子里找杨梅和害她流产的林红旗的麻烦,最恨的林志同又被林大安安排跟着筑路队离开了村子,找不到发泄途径的她就开始在知青点折腾,见知青点的人不开心,她心里就舒服不少。

  原先热闹的场面顿时冷了下来,而且大家伙儿想到陈玥如的话,也觉得有道理。

  真有了推荐名额,村干部们肯定会先紧着村子里的自己人,知青们顿时就觉得没了意思。

  “既然这名额他们只给自己人,那咱们就成为他们的自己人不就行了,就跟国文大哥似的,现在混的可不比他们自己人差。”男知青赵延安突然道。

  赵延安是六六年高考取消后来到上林村插队的知青,二十岁的年纪,却已经在乡下熬了两三个年头。

  赵延安眼高于顶,之前一直盼着回城,从没想过要在乡下找媳妇,然而在大学推荐名额的刺激下,他顿时就改了主意。

  高考取消那年他正在读高三,失去了念大学的机会对他是个十分沉重的打击,这会儿又看到了希望,他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屋子里的知青们沉默了一会儿,不少人还是不愿意跟乡下人结婚,但有些人的心思就跟赵延安似的活络起来。

  大家都看向张国文,佩服他的先见之明,没看到作为第一个娶了村里姑娘的男知青,张国文早就成了小学校长,日子过的可比他们这些知青们滋润多了。

  只要娶了村里的姑娘,或者嫁给村子里的小伙子,成为他们的自己人,他们再争取上大学的名额说不定就有戏了。

  看着这帮人讨论的热火朝天,张国文眉头都皱在一起。

  当初他跟他媳妇是看对了眼才结婚的,可这些知青却是为了争夺大学的推荐名额有目的地接近村里的姑娘小伙子,这是要欺骗感情?!

  张国文跟村子里的人处的比较好,对这些知青们的打算并不赞同,然而他的话其他人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有人对张国文有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