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西海行省(2 / 2)

而且李元昊不得留在兴庆府,需举族迁到山海城居住。

如此安排,也是鉴于西夏属于羌族聚集地,李元昊在羌族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等到灾难过去,生活回归太平,现在这些对李元昊有怨言的羌人,未必不会重新聚集在李元昊身边,为本族谋取利益。

这是欧阳朔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大夏一直奉行的种族平等政策,对羌族百姓同样适用。

其次就是对西夏国疆域的行政区划。

李元昊建国时,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如此,西夏的国号与地名,不可避免地犯了大夏王朝的忌讳,定然不能直接划定为西夏行省,需要另想一个行省名称。

欧阳朔原本偷懒,想直接以清朝疆域为参照,命名为青海行省。倒是内阁首辅姜尚建议,更改为西海行省。

这里面是有缘故的。

青海行省之名,源于境内的青海湖。而西海,正是青海湖的古称,改名为西海行省,不仅更具古韵,还跟东海行省遥遥相对,可传为佳话。

欧阳朔自然是从善如流。

跟着便是圈定西海行省总督人选。

欧阳朔这次依然坚持大胆启用原住民的用人导向,提拔原川南行省梧州郡守崔守嗣,为西海总督。

崔守嗣作为崔氏一脉的骄傲,在县城时期就加入领地,历任宜水县令,天风知府,镇安郡行政署长以及梧州郡守。

此番再获提拔,终成封疆大吏。

短短几年时间,崔守嗣就从一名县令,成长为正三品的行省总督,跟乃姐崔映柚并驾齐驱,共同组成崔氏双壁。

这是因为在地方为官,晋升机会要比在朝为官多。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志在中枢的大夏官吏,总是喜欢前往地方衙门历练一番,以此增长资历,获得提拔的资本。

接替崔守嗣梧州郡守职务的,却是一个更特殊的人。

此人名叫欧阳桓,在被欧阳朔亲自圈定为梧州郡守之前,只是朝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官吏,此番晋升,才正式出现在朝野视线之中。

不是说欧阳桓多有才,而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

欧阳桓是欧阳朔的远方三叔,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也是欧阳氏一族中的出类拔萃者,此番晋升郡守,昭示皇家一脉开始渐渐冒头。

对此,上至内阁,下至朝野,都非常默契地不加以议论。

天子家事,岂容他人非议。

…………

王宫,御书房。

欧阳朔正在见的,正是近日焦点人物欧阳桓。

“三叔,此番赴任,你可就被放在显微镜下,有太多人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侄子这么做,是将三叔放在火上烤啊。”欧阳朔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欧阳桓是一位中年人,面容刚毅,犹如刀削,一看就很有力量的那种人,却难得的惜字如金,从不妄言。

这一点,也是欧阳朔尤其欣赏的。

作为皇亲国戚,最忌讳的就是满嘴跑火车。正所谓“言多必失”,一旦说错话,个人丢人不说,还有损皇家颜面,让欧阳朔难做。

历史的车轮将欧阳氏一脉推到今天的地位,就必须时时自省。

欧阳桓闻言,点了点头,道:“放心吧!”

“我知道,三叔是真金不怕火炼,此去梧州,定当大展宏图。”欧阳朔对自己看人的水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叔侄二人,相视一笑。

…………

转眼之间,就到了十二月三十日。

按惯例,盖亚将在这一天,发布新一轮的系统更新。就是不知道这一次,盖亚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或者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