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九十章 赤壁之战(2 / 2)

这种情况下,张廷玉就更没理由拒绝对裴蕴的任命。只是君上意味难明的笑容,还是让张廷玉心中一颤。

如此,闻喜裴氏就有两人在山海城出任要职。

【姓名】:裴蕴(王级)

【朝代】:隋朝

【身份】:山海城文官

【职业】:文官

【忠诚】:70点

【统帅】:45【武力】:30【智力】:70【政治】:80

【特长】:民政(提升领地行政效率15%,提升领地威信10%,提升领地民政效率20%)

【评价】:裴蕴,隋朝大臣,初仕陈,以父在北,密请为隋内应。入隋,位开府仪同三司,历为刺史,有干练之称。

炀帝初,召为太常少卿,善伺帝意,广增乐人达三万余,迁民部侍郎,奏请设峻法核实户口,得丁二十余万,为御史大夫,参朝政。

断狱以帝意为准,治杨玄感余党,杀数万人。法纪大坏,增御史百余人,耳目偏于郡国,大为公私祸害。

史书上对裴蕴的评价,着实不高。

裴蕴也成了山海城任命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有污点的官吏。能否驾驭得了这样的“谄媚之臣”,也是对欧阳朔的一次考验。

毕竟未来抵达“希望”星球,可没有什么属性列表,更没有忠诚度一说。属下的忠奸善恶,全凭欧阳朔的一双眼睛。

************

八月二十五日,上午。

正在南疆剑拔弩张时,一则系统公告,打乱了战争的节奏。

“系统公告:中国区已经成功晋升五十座郡城,触发战役系统,第六场战役——赤壁之战,将于三天后正式开启,敬请期待。友情提示:赤壁之战为非强制性战役情景任务,只有晋升为郡城的领地才有资格报名参加。”

……

赤壁之战,三国史上最有名的战役。

如果说曹操与袁绍之间战争的胜利,包括有名的官渡之战,是曹操政权的转折点,那么赤壁之战就是孙刘政权的转折点。

经过这次战役,刘备开始真正起家,而江东孙氏也声名大噪。

只是关于这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因为《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让外界对其多有误解。

首先,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纯属子虚乌有之事。

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孙权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草船借箭”是杜撰的,诸葛亮借东风,那就更是胡扯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正的指挥者是周瑜,诸葛亮甚至基本上都没有参与到赤壁之战中。

只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的特殊偏爱,才将一些事情嫁接到诸葛亮的身上,一步步将其神化。

不止赤壁之战,就连空城计,都非诸葛亮所为。

同样,“周瑜打黄盖”,也是子虚乌有。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此外,周瑜的同郡蒋干,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

而蔡瑁、张允也没有被卷入其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同样,真正的赤壁之战,双方的兵力差距,也并非演义中描述的那般悬殊。以少胜多之说,有些站不住脚。

如果有领主玩家,以《三国演义》中的剧情,去揣测、准备赤壁之战,必将栽一个大跟头。

前世,就有领主闹出这样的笑话。